冰蹴球,這是一項具有濃厚北京歷史特色的民族體育冰雪項目,資料顯示其至少有300多年的歷史。據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常建忠介紹,關于冰蹴球的起源說法有多種,不過其中主要的說法是冰蹴球源于“踢蓋火”的游戲。所謂“蓋火”就是舊時蓋在爐口壓火的鐵器,呈圓形,中間凸,頂端有孔。
2014年,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協會開始對冰蹴球項目進行挖掘、整理,之后得到北京市體育局、北京市民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廣,冰蹴球項目開始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。2016年,“民族體育冰雪項目——冰蹴球”經市體育局和市社體中心認可,被納入了北京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,并組織了全市千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活動。市民族體協還組織冰蹴球走進大、中小學校園以及市殘聯,進行了多次培訓交流活動。
現在的冰蹴球玩法很簡單,其規則與冰壺類似,不過只能用腳踢。在冰面上畫出長12米,寬2米的比賽場地,兩端為雙方隊伍的發球區,中間圓圈是得分區,場地兩邊還畫有藍色的發球限制線,發球遠不能越過對面的限制線。比賽時,雙方將球發向場地圓心,同時通過撞擊和阻擋的方式,來達到讓本方球占領圓心的目的。此外,發球出界也會讓對方得分。在雙方分別發出5個球后,距離圓心近的一方獲得分數,另一方不得分。冰蹴球每場設10局比賽,以累計得分來決定勝負。
冰蹴球,與滑冰、滑雪等常見冰雪項目相比起來,乍聽起來有些陌生,實則在我國已有300年的歷史。它是清乾隆年間出自宮廷的一種游戲,叫做“踢蓋火”,“蓋火”是古代蓋在爐口壓火的鐵器,圓形,中間凸,頂端有孔。可見,這里的“球”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足球籃球一樣的東西,更像是現在體育運動——地壺。
隨著北京申辦2022年**的成功,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協會將老北京“踢蓋火”游戲與現代的時尚體育相結合,成了一項全新的現代民族體育運動“冰蹴球”?,F在的冰蹴球更加符合競賽要求和標準,增強了冰蹴球的對抗和趣味性,讓普通老百姓也更容易接受。
據了解,冰蹴球雖因簡單易學極易適合殘疾人參與,但大多數殘疾人仍無緣參與。除了殘疾人自身障礙以外,還包括適宜項目少,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。為此,北京市西城區在什剎海街道建立了殘疾人冬季運動項目訓練基地,就冰雪運動項目在殘疾人當中的普及及提供助殘志愿服務培訓人才,探索技術,為2022年冬季殘奧會助力。
![傳承已久的冰蹴球廠家直銷](http://l.b2b168.com/2019/04/04/12/20190404122043927124.jpg)
冰蹴球是在一塊10米×10米的平坦冰面上進行,分甲乙二隊進行比賽,每隊2名運動員各執1球。運動員頭戴棉安全帽、腳穿平底防滑鞋。4名隊員各占一角按編號分別從自己角位向中心區發球。比賽時運動員無身體接觸,以己球擊中對方球的方式得分。出擊時,腳掌踩在覆缽型的球上向前蹴球。本方球擊中對方球得1分,將對方球擊出界得4分,凡擊中者可連蹴一次,以先滿20分者為勝方。冰蹴球場地面積不大,規則簡單,老幼咸宜,技法和規則一看就會,一玩兒就上癮,兼具競技性和娛樂性。
![傳承已久的冰蹴球廠家直銷](http://l.b2b168.com/2019/04/04/12/201904041220306129634.jpg)
冰蹴球比賽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,將采取小組循環和交叉淘汰的賽制,共分男女團、男女單、男女雙、混雙7個小項目。 此次比賽,石景山區代表隊派來了15人規模的冰蹴球隊伍,其中男女運動員各5人、替補2人,領隊王彥說:“冰蹴球是一個新項目,隊員因為興趣聚在一起,年齡在40到60歲之間,還有部分退休的老同志,來自石景山區各行各業的業余選手自愿報名參與比賽,友誼第一、比賽第二?!?br>隨著2022年**的到來,各種冰上運動火速崛起,冰壺冰蹴球也發展開來,張家口科諾在傳統真冰冰壺真冰冰蹴球的基礎上,在工程塑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研制出仿真冰壺仿真冰蹴球,加配滾珠重量輕適合在仿冰上玩。價格合適投資低被廣泛應用于學校商場社區樂園等。
冰蹴球相比起其他體育項目來說,首先,沒有身體上的直接接觸,這就避免了肢體沖撞的發生,因此也就避免了一些運動傷害的發生。其次,冰蹴球使用下肢,尤其是足部進行蹴球,大家都知道足部經絡集中,穴位豐富,用腳蹴球可以間接起到足底按摩的效果,有益身體健康。再有,在比賽過程中,參與者既要掌握好蹴球的力量,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,而且還有根據場上的情況,及時調整戰術。因此,冰蹴球是一項體力與智力并重的項目。此外,冰蹴球需要單腳蹴球,所以對于人們鍛煉身體平衡能力、腿部力量,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。
-/gbaagcg/-
http://www.qqceo.cc